在之前发布的文章中,我们详细介绍了慢病毒如何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,从而实现长期在体内表达的特性。慢病毒的广泛感染能力使其成为基因传递的优选工具,适用于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细胞、干细胞及原代细胞。然而,获得包装好的慢病毒后,后续的操作步骤该如何进行呢?今天,尊龙凯时将为大家详细解析获取慢病毒后的操作流程,内容干货满满,请继续阅读!
1. 病毒的储存
建议将分装好的慢病毒置于-80℃的冰箱中保存,储存期限一般为半年。如超过半年,使用前需重新测定病毒滴度。若短时间内(3-5天)进行实验,亦可将其置于4℃保存。此外,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冻融,因为冻融会导致病毒滴度下降,建议根据实际实验量进行分装。
2. 病毒的稀释
如需对病毒进行稀释,可先将其在冰浴中融化,然后用PBS或不含血清的培养基进行稀释,混匀后在4℃保存。为确保病毒滴度,建议在3天内使用完毕。
3. 确定最佳的MOI值
不同细胞对慢病毒的敏感性不同,因此需要通过预实验确定慢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复数(MOI)及最佳的感染条件。实验步骤如下:
第1天: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目标细胞以1×104个/孔接种于96孔板中,放置于37℃、5% CO2培养箱中过夜。以第2天细胞密度30-50%为宜。
第2天:根据实验需要或参考文献的MOI值设置梯度范围(一般为3-100)。将-80℃冰箱取出的病毒在冰浴中融化,并计算所需的病毒液体积。
第3天:更换培养液,通常在病毒感染16-24小时后更换为正常培养液,继续培养。
第4-5天: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48-72小时后的荧光情况,估计感染效率,并确定适合用于正式实验的MOI值。
4. 正式感染实验
当确定了MOI值后,即可进行正式感染实验。以24孔板中使用带有GFP标记和Puromycin抗性的慢病毒感染细胞为例,具体步骤如下:
第1天:根据实验需求将细胞铺板,细胞密度约为5-10×104cells/孔,37℃培养过夜。
第2天:取出病毒并冰浴融化,按照预实验得到的MOI值稀释病毒液,并轻轻混匀。
第3天:吸去原有培养基,将MOI稀释好的病毒液加入细胞中,感染16-24小时后更换为新鲜培养基。
第4-5天:继续培养48-72小时,并根据需要收集细胞以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。
5. 稳转株的构建
成功感染细胞后,可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。例如,针对带有Puromycin抗性的病毒,在感染48-72小时后,将细胞持续于含有适量Puromycin的培养液中进行筛选。待未感染细胞被抗生素清除后,可进行多克隆及单克隆稳转株的筛选。
在以上步骤中,尊龙凯时将继续为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,从而帮助您在细胞病理学及基因治疗研究中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果。